在決定潔凈工程的質量諸多因素中,過濾器的品質至關重要。當過濾器的品質有保證時,通風參數(換氣次數或平均風速)成了最關鍵的因素。
ISO14644 分級 | 對應傳 統規格 | 氣流 形式 | 平均風速 m/s | 換氣 次數 | 末端過濾器 效率 | 過濾器 檢驗方法 | 國內傳統 換氣次數 |
ISO 1級 |
|
|
| 360~600 | ≥99.9999% | 掃描 |
|
ISO 2級 |
| N, M | 0.305~0.508 | 360~600 | ≥99.999% | 掃描 |
|
ISO 3級 | 1 | N, M | 0.305~0.457 | 360~540 | ≥99.9999% | 掃描 |
|
ISO 4級 | 10 | N, M | 0.254~0.457 | 300~540 | ≥99.999% | 掃描 |
|
ISO 5級 | 100 | U, N, M | 0.203~0.406 | 240~480 | ≥99.97% | 鈉焰,DOP,掃描 | 150~300 |
ISO 6級 | 1,000 | U | 0.127~0.203 | 150~240 | ≥99.97% | 鈉焰,DOP,掃描 | 50~100 |
ISO 7級 | 10,000 | U | 0.051~0.076 | 60~90 | ≥99.97% | 鈉焰,DOP,掃描 | ≥20 |
ISO 8級 | 100,000 | U | 0.005~0.041 | 5~48 | ≥99.97% | 鈉焰,DOP,掃描 | ≥15 |
ISO 9級 |
|
|
|
|
|
|
|
U—單向流,N—非單向流,M—單向與非單向混合流。
表中的“平均風速”是針對高3m左右的常規潔凈室而言。這一風速通常僅對單向流潔凈室有意義。
表中的“氣流形式”、“平均風速”、“換氣次數”指標源于美國IES標準,“末端過濾器效率”和“過濾器出廠檢驗方法”是我們自己加上的。
任何潔凈室,選用的過濾器必須是經過出廠前逐臺檢驗的,見“常識”中《選用經過逐臺測試的過濾器》。
由于具體項目的不同以及設計理念的差異,設計中人們對換氣次數和平均風速的選取也會不同。明顯的一個差別是,在過去國內設計的工程中,換氣次數普遍低于國外推薦的參數。換氣次數少,投資省,運行費用低,但會在潔凈度上打些折扣。近幾年,國內設計的潔凈室,換氣次數有提高的趨勢。節能?可靠?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商者見商。
前兩年,國內制藥行業又出了個“30萬級”。30萬級是對前一版GMP規定的緩解。30萬級環境相當于風平浪靜的近海海面、“環境質量優”的景區、環境質量極佳的中小城市和鄉村。要獲得30萬級,多數情況下沒必要加裝末端高效過濾器,在空調系統中選用好一些的過濾器(效率級別F8~H10)就可以了。
“提高過濾效率以降低換氣次數”,這是個十分可怕的念頭。潔凈室主要塵源是人和設備,相比之下,經高效過濾器進入室內的粉塵量要少得多。如果通風參數相同,選用99.9999%的過濾器與選用99.99%的過濾器,潔凈室的潔凈程度不會有太大差別。
對于均勻流潔凈室,或稱層流潔凈室,平均風速至關重要,因為粉塵的自由擴散速度是0.15~0.2m/s,如果平均風速壓不住粉塵擴散速度,使用再好的過濾器也白搭。對于非均勻流潔凈室,平均風速遠低于粉塵的擴散速度,送風僅起“稀釋”(Dilution)作用,由于這些潔凈室操作人員相對地多、設備和生產過程發塵量大,過濾器效率的高低不再是潔凈度的決定因素,因為最差的高效過濾器效率也會是99.97%,它足以滿足“稀釋”室內粉塵濃度的要求。如果你手頭寬裕,愿意買更好的過濾器,這就另當別論了。